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1 13:11:01   浏览:99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58号 2008年9月4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供养对象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应当实行财政供养为主,采取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保障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供养水平。
  县(市)以上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财政、发展改革、审计、卫生、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五保供养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上报和供养服务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公告、上报和日常生活照料等工作。


  第五条 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六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残疾和青少年村民,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一)无劳动能力。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二级以上残疾人、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但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视为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虽然有土地承包经营收入、集体经营分配收入或者其他收入但生活水平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视为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因生活困难需要经常救济,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年老、多病、残疾、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者失踪的,视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


  第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按照《条例》的规定执行。
  县(市)民政部门应当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登记造册,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形式。
  集中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协议确定的内容、标准和质量提供供养服务。
  分散供养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委托的村民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委托供养的,村民委员会应当与受委托方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第九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县(市)民政部门应当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缴纳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个人负担的费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费用,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资金中按规定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内按规定给予补助,不足部分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
  纳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免缴普通挂号费和诊疗费,减半缴纳注射费和输液观察费;住院的,按照城镇特殊医疗救助人员缴费标准缴纳费用。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继续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享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救助待遇;其他必要的费用,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考取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


  第十二条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为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安排危旧房改造资金,对其现住危旧房进行维修、改造。


  第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集中供养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办理丧葬事宜;分散供养的,由村民委员会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丧葬补助费按其12个月供养标准一次性计发。丧葬补助费从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中核销。


  第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制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不低于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确定的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五保供养资金应当包括五保供养经费,设备、设施购置和维修费,管理经费等。
  自治区财政对贫困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从经营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对社会捐赠的款物,除捐赠人有明确捐赠用途的外,可以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补助。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县(市)民政部门提出用款计划,同级财政部门按月足额拨付。
  集中供养的,由县(市)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由县(市)财政部门拨付同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可以根据供养情况发给村民委员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并将发放情况在《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中予以记载,由经办人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签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发放五保供养资金。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村民委员会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公示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
  财政、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审计。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按照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等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乡(镇)闲置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


  第二十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的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实并报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后,终止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一)具有了劳动能力;
  (二)获得了生活来源;
  (三)确定了具有供养能力的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
  (四)本人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

国家工商局


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

1998年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条 为了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建设工程承包、成套设备或者其他商品的购买、企业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土地使用权出让、经营场所出租等领域进行招标投标中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本规定所称招标,是指招标者为购买商品或者让他人完成一定的工作,通过发布招标通知或者投标邀请书等形式,公布特定的标准和条件,公开或者书面邀请投标者投标,从中选择中标者的行为。实施招标行为的人为招标者,包括项目主办人和代理招标活动的中介机构。
本规定所称投标,是指投标者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报价及相应条件的行为。实施投标行为的人为投标者。
本规定所称串通招标投标,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 投标者不得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实施下列串通投标行为:
(一)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
(二)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
(三)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四)投标者之间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第四条 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相互勾结,实施下列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行为:
(一)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或者协助投标者撤换标书,更改报价;
(二)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
(三)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者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
(四)招标者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五)招标者和投标者之间其他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第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进行串通招标投标的,其中标无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是共同违法行为,对参与串通招标投标的各个违法行为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按照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幅度予以行政处罚。
第七条 投标者或者招标者在串通招标投标时,同时有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行为的,对串通招标投标行为和其他违法行为应当一并处罚。
第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青岛市教委实施政府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青岛市教委实施政府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


委属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教委实施政府采购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 岛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年八月十五日

关于印发《青岛市教委实施政府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青岛市教委实施政府采购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市教委机关及委属单位采购商品和服务管理工作,根据《青岛市政府采购暂行办法》(第93号令)要求,结合我委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教委机关、委属各单位采购商品和获得服务的活动。
  一、采购商品与服务项目:
  (一)2万元以上的基建、绿化、美化及校舍维修等项目;
  (二)机动车辆;
  (三)教育仪器设备和标本模型、电教设备、职教专用设备、文体设备;
  (四)学校规定配备的医疗器械、药品等;
  (五)办公用品和设备等;
  (六)其他服务项目:指机动车辆定点维修、保险、加油及大宗印刷等项目;
  (七)师生统一着装、学生公寓用品、学习用品、学生电教教材及学具;
  (八)、其他有必要实行集中采购的商品。
  二、实行集中采购的资金来源:
  (一) 教育经费拨款;
  (二) 教育附加拨款;
  (三) 上级补助收入;
  (四) 拨入专项;
  (五) 事业收入;
  (六) 附属单位缴款;
  (七) 勤工俭学收入;
  (八) 捐资收入;
  (九) 其他收入;
  第三条 凡属于规定的采购范围、标准的商品和服务,市教委根据批准的预算和资金的使用计划编制和公布采购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任何单位不得超范围、超标准自行采购。
  第四条 集中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保证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分工
  第五条 集中采购处室责任分工
  (一)基建办公室负责基本建设、校舍维修、绿化美化、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制冷等项目的计划审核和集中采购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二)装备办公室负责教学仪器、电教设备、医疗器械、文艺设备、药品、学具等项采购的计划审核和集中采购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三)电教馆负责校园网、电教软件及辅助设备、学生电教教材等项目的计划审核和集中采购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四)勤管处负责师生统一着装等项目的计划审核和集中采购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五)计财处负责办公家具、交通设备、职教专用设备、办公用品、车辆维修、保险、大宗印刷及其他等项目的计划审核和各项集中采购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第三章 采购方法
  第六条 凡属集中采购的项目,各单位要在每季度末10日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下季度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包括采购项目、采购数量、采购时间及相关要求。集中采购计划一式两份,一份报计财处,一份报有关处室。市教委有关处室根据业务分工,负责审核基层单位上报的季度采购计划,制定市教委集中采购计划(草案),并于次季度初5日内将教委集中采购计划(草案)报计财处核定。
  第七条 集中采购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定点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符合《青岛市政府采购暂行办法》规定的采购方式。
  第八条 集中采购资金的支付
  (一)属教委和用货单位各负担一部分资金的商品或服务,按合同要求由教委有关处室统一支付货款的,用货单位应于确定供应商的5日前,将应负担的资金划拨到市教委有关处室的帐户,有关处室按规定负责货款的统一结算。
  (二)属教委统一招标采购商品,由用货单位与供货厂商签订购货合同,并按合同要求由用货单位支付货款,其所需资金由上交市教委统一管理部分支付的,学校应按规定编制预算,填写“经费预算审批表”并持签定的“集中采购合同”到计财处办理有关资金审批、划拨手续;属用货单位从自有资金支付货款的,由用货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结算。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九条 各单位采购商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采购无效;给供应商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实行招标采购而未实行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自行组织招标或委托无法定招标资格的机构代理招标的。
  (四)与招标机构或供应商串通,虚假招标的;
  (五)定标前泄露标底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章 管理监督
  第十条 为加强领导,确保集中采购工作的公正、公平、有序进行,市教委成立青岛市教委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委计财处,负责教委系统集中采购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招标活动,有关招标责任处室应事先通知计财处和审计处。其中采购100万元以上的招标活动,计财处、审计处和纪委将派员参加。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计财处负责解释,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