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成年人间自愿鸡奸是否犯罪问题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0:38:35   浏览:85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成年人间自愿鸡奸是否犯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成年人间自愿鸡奸是否犯罪问题的批复

1957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今年3月19日法办字139号请示已经收到。关于成年人间自愿鸡奸是否犯罪,有待立法解决;在法律尚无明文规定前,你院所提情况我们认为以不办罪为宜。

附: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男子与男子自愿性交的行为双方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的请示 法办字第139号
最高人民法院:
接我省牡丹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请示,该院所属虎林县发生男劳改犯李××与李××双方自愿进行性交行为(鸡奸),是否构成犯罪和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该院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自愿鸡奸的行为,是严重地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何况又在劳改期间,对劳改犯人影响很坏,因此,双方均应负刑事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种男子与男子自愿性交行为,虽影响不好,亦属道德规范,应给行政处分,不应负刑事责任。
经我们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败坏道德,有害于社会风化,违反人体的生理和机能的行为。因此,对采取强制的方法鸡奸他人者应予处刑。但两人自愿互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中央对此尚无规定;而苏俄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又规定男子与男子实施性交行为的判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剥夺自由,对本条应如何理解才属正确ⅶ如果双方自愿也应给予刑罚应如何认识等,我们感到无认识的根据和把握,特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批示。
1957年3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安全生产监察管理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安全生产监察管理规定

 (一九九五年四月一日 穗府令[1995]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产安全,防止发生伤亡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广东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企业)以及劳动者均应遵守本规定。
  消防安全监察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政府和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安全。


  第四条 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这项工作的副职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副职在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 广州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安全生产监察的主管部门,其劳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各级管理生产的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行业管理。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群众监督。


  第六条 设立广州市安全生产基金,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表彰奖励以及企业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所急需的短期贷款,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安全保障措施





  第七条 新办企业或现有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应按下列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一)有粉尘、毒物、辐射、噪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以及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的生产工艺设计应有劳动安全卫生专编,由建设单位报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工程项目竣工,须经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验收合格,方可投产。
  (二)开办矿山、化工或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单位,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其劳动生产条件,经审查合格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方可核发营业执照。
  (三)不属本条第(一)、(二)项规定范围的其他生产单位,应在投产开业的30天前,向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关呈报备案,必要时,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可调审其有关资料或到现场审查。


  第八条 建设施工程应根据施工设计和有关安全规范、标准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其方案应在工程开工前10天内呈报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九条 生产、制造、安装、经营特种设备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资格认证。
  建设和承担安装特种设备的企业,应向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报装手续,特种设备使用前需经广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或经市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单位检验合格,发给使用合格证后,方可使用。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定期保养、维修、检验。
  特种设备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范围,按国家劳动部规定执行。


  第十条 生产、制造、安装、使用锅炉和压力容器,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设计制造和引进国外的生产性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必须配置相应的安全生产设施,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生产场所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固安全,生产场所的光线符合采光和照明设计标准;生产场所机器设备和工作台布置,应符合安全规定;用于生产场所的坑、沟、池必须有盖板或护栏;原材料、成品、器材、废料应合理堆放,不得妨碍操作、通行和装卸;生产废料应及时清除。


  第十三条 机械设备必须建立和健全使用、检查、维修、保养制度,不准超温、超压、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各种压力机械的施压部分,以及其他机械对人体有伤害危险的部分,应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防护装置。


  第十四条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安装、检修电气设备,架设和拆除电线电缆,必须按有关的安全规定进行。
  电气设备要绝缘良好,其金属外壳必须根据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电气设备和设施,应按国家规定采用安全电压或装设漏电防护装置;有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的场所,应按技术要求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第十五条 可燃构件、易燃物质与明火或火花散发地点的距离,以及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车间、仓库、建筑物、构筑物相互之间的距离,均应符合国家防火、防爆的安全规定,现有设施如因条件限制不符合规定的,应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有易燃、易爆等物品的区域,有显眼的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经批准动火的,还应设专人监护。


  第十六条 产生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场所,应采取通风、吸尘、净化、隔离操作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不得将有尘、有毒和其他有害作业转嫁给没有防护设施的企业或个人进行。


  第十七条 建筑施工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建筑工地所用的电气、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
  (二)施工现场的坑、井及升降口、楼梯口、预留口、通道口和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斜道两侧边、卸料台外侧边等,应有严密的防护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三)建筑施工应按规定架设安全网和脚手架,脚手架不得超负荷;上下交叉施工,应有隔离设施;在屋面作业的,应有防止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
  (四)挖掘坑井、隧道等,应设置边坡或支护,严禁采用偷岩取土、挖空地脚的施工方法。
  (五)凡进入空气不流通的坑井、隧道、洞室、沉箱作业,应有专人监护,采取预防中毒、窒息的措施,有符合安全要求的照明。


  第十八条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每年应提取一定经费,用于改善劳动条件,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章 企业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方面负责,保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及标准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分管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应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二十条 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定期向企业的法人代表汇报安全生产情况,企业法人代表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防火制度、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根据本企业生产安全需要的其他规章制度。


  第二十二条 企业必须设置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其职责是管理、组织、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负责人必须由持证的安全员担任,并应定期向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书面汇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员:
  (一)专(兼)职安全员须经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由广州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发《广州市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
  (二)化工、易燃、易爆、冶炼企业必须雇请专职安全员,企业员工在100人以下的,应配备1名;超过100人的,按每200名员工递增配备1名安全员(不足200人按200人计算)。
  (三)露天采石场场口、建筑施工工地必须有专职安全跟班监督检查,现场作业人数超过50人的应配备2名专职安全员。
  (四)矿山井下作业每个工作面应有1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
  (五)不属本条第(二)、(三)、(四)项的其他生产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可配备兼职安全员;员工人数1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配备1名专职安全员;超过300人的,按每增加300名员工递增配备1名安全员(不足300人按300人计算)。
  (六)非生产性企业应有兼职安全员。


  第二十四条 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企业从事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金属焊接、气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含电梯、施工升降机和机械打桩)、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广州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企业负责人和工地负责人必须经过安全知识培训,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采用安全生产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岗位日检、车间(工地)周检、企业月检或季检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专业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制定整改措施。各项检查及整改措施记录保存两年,以备行业管理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检查。


  第二十六条 企业必须向员工提供保障其安全所需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企业应按规定为员工提供社会工伤保险的保障。


  第二十七条 企业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劳动生产,对女工和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实行特殊保护。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第二十九条 企业在承、发包工程或项目中,发包方应负责对承包方进行安全生产资质审查。禁止将工程或项目,发包给未经安全生产资质审查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个人。


  第三十条 企业员工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企业员工有权对企业内危害生产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一条 企业工会应依法维护员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合法权益,组织员工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企业工会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企业行政方面建议组织员工撤离危险现场。


  第三十二条 企业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含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必须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按照《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进行报告、统计、登记、调查、分析、处理。

第四章 安全监督





  第三十三条 市、区、县级市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对安全生产行使下列综合管理和国家监察职责:
  (一)负责安全生产规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管理目标的推行;组织推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三)负责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指导监督下属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开展各项工作。
  (四)监督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
  (五)参加企业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六)检查企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并进行考评和稽查;对采石场、小煤矿、烟花炮竹企业以及跨地区的建设施工企业进行安全资质认可。
  (七)检查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经理(厂长)、生产管理干部和安全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并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八)对特种劳动生产设备、材料和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技术鉴定和发证。
  (九)监督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情况。
  (十)参与并监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对事故处理进行仲裁和审批结案。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三十四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劳动者实施安全生产监察;区、县级市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其区、县级市属下企业和劳动者实施安全生产监察。
  区、县级市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的业务,应接受市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监督、指导。


  第三十五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监察员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任命。
  劳动行政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人员担任兼职安全监察员,并发给证书。兼职安全监察员执行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指派的工作。


  第三十六条 安全监察员和兼职安全监察员应经常到企业检查,发现企业有违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安全监察人员在执行监察任务时应自觉遵守本市行政执法监察检查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保障安全监察人员依法行使安全监察职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抗拒、刁难、殴打执行公务的安全监察人员。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员工未经安全教育、考核、持证即行分配上岗的,对企业按每发现一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安排未领取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从事特种作业,对企业按每发现一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按规定向员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对企业按每发现一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四)招用未满16周岁童工工作,或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以及繁重体力劳动,或安排女职工的工作违反《广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的,对企业按每发现一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即行施工,或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验收即行投产的,对建设单位处以工程项目总概算的1‰的罚款;对未按规定呈报备案而开工生产的企业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八条,对建设施工工程不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或不按规定呈报备案的企业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将工程或项目发包给未取得劳动行政部门《安全资格许可证》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的,对发包企业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八)企业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以及各个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备的,对企业按每缺一项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九)不按本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专(兼)职机构和配备安全员的,对企业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十)特种设备未办理报装手续而自行安装或未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而自行投产使用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由建设和承担安装的企业各自承担50%,在用的特种设备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对使用单位按每台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十一)安全监察人员现场监察时,发现五名以上员工有违章行为,或企业已发劳动防护用品而员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对企业按每发现一人罚款200元,罚款数额的30%由企业从违章员工奖金或工资中扣取。
  (十二)企业违反国家、省、市关于延长工作时间规定的,对企业按每名员工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100元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企业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省、市或行业规范、标准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局部停工整顿。


  第四十一条 企业事故隐患严重,又不具备整改条件,或经过多次整改仍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可向工商行政部门提请吊销企业执照或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企业停产整顿。


  第四十二条 企业发生职工伤亡事故的,按《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执行处罚。


  第四十三条 被罚款的单位应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缴交罚款。逾期不交的,每天加缴应交款项5%的滞纳金。


  第四十四条 企业单位的罚款应从税后利润列支,不得列入生产成本。事业单位的罚款应从预算外资金中列支。


  第四十五条 单位或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阻挠、抗拒、刁难、殴打执行公务的劳动安全监察人员,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及劳动安全监察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所在的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政策相关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政策相关实施细则的通知

扬府办发〔2009〕1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现将《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扬府发[2009]80号)相关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1、扬州市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项目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2、扬州市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专项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3、扬州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中小企业升级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4、扬州市扶持奖励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细则;
5、扬州市“三新”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6、扬州市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购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7、扬州市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奖励实施细则。



二OO九年八月六日

扬州市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项目
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开发园区建设水平。根据扬府发〔2009〕8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扬州市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项目奖励扶持实施细则。
第二条 园区转型升级项目奖励扶持资金中的综合考评奖用于奖励扶持全市“八区二园”;单项奖用于奖励扶持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邗江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原则上按市区财政体制分成比例分摊。各县(市、区)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科技创新奖励扶持政策。
第三条 本细则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诚信申请,择优支持,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

第二章 奖励扶持的内容、条件和标准

第四条 综合奖
按《扬州市实施“8631”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及《扬州市省级开发区、相关工业园区考核奖励办法》文件要求进行计分考评。得分第一名为一等奖,奖励10万元:第二名为二等奖,奖励8万元:第三名为三等奖,奖励6万元。
第五条 单项奖
对年度内被认定为以下几种类型并提供有效批复或证明文件的给予奖励。
(一)开发园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家级奖励不超过100万元、省级奖励不超过50万元。
(二)开发园区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公共检测试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的,分别按国家级不超过50万元、省级不超过20万元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三)开发园区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资金补助。
(四)开发园区建立省级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资金补助。
(五)获得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正式批复且挂牌运作的,国家级奖励不超过100万元、省级奖励不超过50万元。

第三章 申报、评审、资金拨付程序

第六条 项目申报程序
本细则所规定的园区转型升级奖励扶持项目办理时间为次年3月初至4月上旬,具体办理程序是:
(一) 综合奖
市外经贸局会同经贸委、科技局等部门按上述两个文件考评得分加单项加分进行计分考评。具体考评细则另定。
(二)单项奖
(1)市外经贸局于次年3月份的前3个工作日内,下发奖项申报通知。
(2)园区于次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有效批复或证明文件材料报送市外经贸局。
(3)市外经贸局汇总整理申报项目,审查申报资料,凡申请资料不齐全的,可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园区需要补证的全部内容。
第七条 项目的审核确定程序
(一)市外经贸局会同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条件审查考评。
(二)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项目审核和评审结果,提出拟奖励扶持项目名单及资金安排方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三)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研究结果通过媒介公示7天,接受监督。对在公示期间收到异议的申请,经市外经贸局会同有关部门核实后,报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认。
(四)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研究确定的奖励扶持项目计划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第八条 资金拨付程序
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方案,将兑现计划及资金下达至各有关园区。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九条 奖励扶持资金一律用于园区转型升级投入。园区在奖励扶持资金到账后,要设立专门台帐,确保专款专用。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情况报送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存档。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追回已拨付的专项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条 本细则由市外经贸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细则自2009年度起执行。

扬州市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专项
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据《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扬府发[2009]80号),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专项奖励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奖励扶持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市直(以下简称“市区”)企业的做强做大、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机构建设和品牌创建。
第三条 市经贸委牵头负责本专项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计划下达及跟踪问效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市本级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及资金拨付与资金使用监管等工作。

第二章 奖励扶持的内容、条件和标准

第四条 对做大做强成效显著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60家科技创新型大企业和300家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中的企业;
(2)企业做大做强成效显著,当年销售收入和实际入库税金分别达到10亿元(含)以上和5000万元(含)以上,且两项指标比上年有所增长;
(3)企业近两年内无违法和其它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补助标准
根据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和实际入库税金确定补助金额,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全额安排。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1)对当年销售收入10亿元(含)以上且实际入库税金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50万元资金补助。
(2)对当年销售收入30亿元(含)以上且实际入库税金达到1亿元(含)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资金补助。
(3)对当年销售收入50亿元(含)以上且实际入库税金1.5亿元(含)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资金补助。
(4)对当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含)以上且实际入库税金3亿元(含)以上的企业,给予不超过300万元资金补助。
3、申报材料
(1)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本年度和上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
(2)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税务机关出具的并经市税务机关确认的企业本年度和上年度实际入库税金及企业依法纳税证明。
第五条 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补助。
(一)对列入国家和省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给予配套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中的企业;
(2)项目列入国家、省技术改造资金扶持计划(不包括国家及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临时性扶持项目)。
2、补助标准
由市财政按不超过国家、省补助金额的40%给予配套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3、申报材料
(1)国家、省技改项目计划立项及补助资金下达批文;
(2)国家、省补助资金到账凭证。
(二)对设备和技术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给予贴息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中的企业;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技术先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经过核准或备案的技改项目,单个项目的设备和技术投资3000万元(含)以上;
(4)项目未享受过国家或省贴息补助等奖励扶持。
2、补助标准
对设备和技术投资额在 3000万元(含)—5000万元、5000万元(含)—1亿元、1亿元(含)以上的技改项目,分别给予不超过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贴息补助。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3、申报材料
(1)项目核准或备案的文件。
(2)企业提供购买设备和技术清单,以及中介机构对项目设备和技术投资的专项审计报告。
(3)项目竣工总结材料。
第六条 对重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和全市列入年度市重点建设的100家技术研发机构(含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名单中的企业或机构所研发的新技术及新产品项目,每年确定20项左右;
(2)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属于市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对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较大,产业化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扬州市区工业重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导向目录》(另行公布)中所列新产品新技术;
(3)项目实施主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则上需获得授权专利3项(含)以上,优先安排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项目;
(4)优先安排列入省以上重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计划和重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计划的项目。
2、补助标准
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对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由市财政对研发主体给予50万元-100万元资金补助。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3、申报材料
(1)项目立项建议书;
(2)专利授权证书;
(3)科技查新报告;
(4)省以上重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和重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立项批文;
(5)专家评审意见。
4、补充事项
(1)根据市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指导方针,按年编制《扬州市区工业重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导向目录》,提出年度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及其技术经济目标,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后公布。
(2)研发项目补助资金分两次安排,立项初期安排70%,批量投产验收通过后安排30%。
第七条 对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以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中的企业为主,兼顾全市其它工业企业;
(2)当年获得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补助标准
对市区被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中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万元资金补助;对全市其它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0万元资金补助。
3、申报材料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批文。
第八条 对企业创建技术机构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以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建设的100家技术研发机构和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为主,兼顾全市其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
(2)当年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检验测试平台、重点实验室等认定,以及企业或相关机构被正式授权为国家专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分委会等技术标准制定机构。
2、补助标准
对市区列入年度市重点培育的360家科技型企业名单的企业和重点建设的100家技术研发机构,按国家级不超过60万元、省级不超过30万元,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对全市其它企业,分别按国家级不超过30万元、省级不超过15万元,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3、申报材料
国家级、省级技术机构认定或授权批文。
第九条 对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品牌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全部工业企业。
2、补助标准
对符合补助范围和条件的市区企业,按国家级不超过40万元、省级不超过20万元,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对符合补助范围和条件的县(市)企业,按国家级不超过20万元、省级不超过10万元,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企业纳税关系所在地财政根据财力状况予以配套。
3、申报材料
国家级、省级品牌认定批文。
第十条 设立市工业经济和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组织推进奖。
依据市政府颁发的工业目标管理和实施“8631”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对在年度考评中获得先进的单位分别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对被列统为“三新”产业企业,符合本章所列第四条至第九条规定范围、条件和补助标准的,补助标准适当提高。

第三章 申请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 项目申请程序
本办法所规定的企业奖励扶持项目采取集中申报受理方式,申报受理时间为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具体申请程序是:
(1)每年3月份的前3个工作日内,市经贸委下发申报通知,并通过市经贸网发布。
(2)企业于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纳税关系所在地经贸部门。
(3)各地经贸部门会同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初审汇总,于每年4月上旬的最后1个工作日前统一报送至市经贸委。
(4)市经贸委汇总整理申报项目,审查申报资料,凡申请资料不齐全的,可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证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同资料已经齐全。
第十三条 项目的审核确定程序
(1)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市科技、工商、质监、国税和地税等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条件审查,组织中介机构开展技改项目投资审核,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评审。
(2)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项目审查、审核和评审的结果,提出拟奖励扶持项目计划及资金安排方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3)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评审结果通过媒介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7天。对在公示期间收到异议的申请,经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核实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资金拨付程序
(1)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方案,将兑现计划及资金下达至各地经贸、财政部门。
(2)各地经贸、财政部门根据市兑现计划,通知相关企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五条 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定期对奖励扶持项目资金进行监管,重点检查市奖励资金的拨付情况,确保资金足额兑现。对于在市奖励资金拨付过程中出现截留现象的地区,一经查实,取消年度市工业目标管理和实施“8631”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管理先进评选资格。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奖励、贴息、补助的企业,一经查实,追回拨付的奖励、贴息、补助,并取消其三年内申请奖励扶持的资格。对于工作人员收受申请企业贿赂,与申请企业串通骗取奖励、贴息、补助的,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奖励扶持资金一律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企业在奖励扶持资金到账后,要设立专门台帐,确保专款专用。市经贸委会同市财政局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情况报送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存档。项目承担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追回已拨付的专项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本办法自2009年度起执行,由市经贸委负责解释。

扬州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
中小企业升级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根据《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扬府发[2009] 80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扬州市中小企业升级专项奖励扶持资金用于奖励扶持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市直(以下简称市区)中小企业升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机构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给予补助。当年已获省级以上奖励补助的,市级不重复给予奖励补助。
第三条 专项资金第一年安排600万元,并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第四条 市中小企业局牵头组织项目的申报和评审、计划下达、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市财政局负责本级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及资金拨付与监管,参与项目的评审,检查督促各级政策的落实和兑现。

第二章 奖励扶持的内容、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对“千企升级”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
1、奖励范围、条件和标准
对列入年度“千企升级”培育对象的市区企业,按照市“千企升级”考核办法,对综合考核位居前列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
2、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表。
(2)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经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上年度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加盖审计确认章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复印件。
(4)“千企升级”考核证明材料。
第六条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补助。
1、补助条件
(1)依法在扬州市境内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市级不低于5000万元,区级不低于4000万元;
(2)担保业务开展1年以上,60%以上的担保业务面向中小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运转正常,业务量逐年增长;
(3)年平均担保余额不低于年平均注册资本的3倍;
(4)在市中小企业局备案,自觉接受业务监管,管理规范无不良经营记录,有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2、奖励补助标准
(1)对新设立或通过增资达到实收资本不低于6000万元的市级担保机构和5000万元的区级担保机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用于补充资本金;
(2)对按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50%的标准收取担保费的,按照担保额给予不高于2%的担保费补助;
3、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表;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申请增资补贴的,需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实收资本(包括增资部分)验资报告以及担保业务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申请担保费补助的,需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包括担保业务情况和担保费收取情况。
第七条 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公共服务机构;
(2)在市中小企业局登记备案,开展服务两年以上并取得显著成效;
(3)具有固定经营场所、3名以上中高级职称或相当资质专职人员,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法律咨询、信息化等服务。
2、补助标准
按照服务工作所发生的年度实际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其中,信息化平台项目补助不超过10万元,其他项目补助不超过15万元。
3、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表;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定的上年度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加盖审计确认章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复印件。同时提供经授权的中介机构出具的社会化服务实际发生费用或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实际投入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4)专业服务人员的证明材料(职称证书、劳动合同或聘书等复印件);
(5)服务绩效报告,包括服务企业名单、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收费标准、服务效果及社会评价情况等。
第八条 对小企业创业基地进行补助。
1、补助范围和条件
市区范围内创业用房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达到20家以上的省、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
2、补助标准
按照基地法人单位年度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15万元的补助。
3、申报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表。
(2)基地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审定的上年度财务报表,包括审计报告、加盖审计确认章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复印件。同时提供经授权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年度服务设施建设实际投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4)省、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批文。

第三章 申请办理程序

第九条 每年3月,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申报通知,明确各地申报项目计划数,各地在项目计划数内择优组织申报。市直有关单位、企业直接向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申报。
第十条 各区中小企业局和财政局负责项目初审。联合审核后,行文上报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
第十一条 市中小企业局和财政局对上报项目进行条件审查,组织中介机构对部分项目进行复审,报分管市长审定后,将结果对外公示。
第十二条 市中小企业局会同市财政局拟定项目资金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通知相关单位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2009年度起执行。

扬州市扶持奖励科技攻关和
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规范扬州市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计划与资金管理,提高市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设立的专项,主要包括:科技攻关项目(工业、农业、社会发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市级专利专项、科技创新考核奖励专项等,优先安排配套部省级科技项目。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市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及资金管理等工作,市级专利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考核奖励专项另行制定管理办法(细则)。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四条 项目立项一般应包括申请、审定、签定合同三个基本程序。
第五条 指南发布。依据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8631”行动计划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年度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市科技部门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各类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指导项目申报工作。
第六条 项目申报。对满足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以市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为主)组织项目编制,由所属地区科技部门或主管部门按要求向市科技局有关职能处室申报。
第七条 项目专家评审。市科技局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专家评审。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由市科技局各职能处室提出所需专业的专家,在市科技局建立的专家库中遴选,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不得与评审对象有直接利益关系,不得泄露评审项目的相关内容,参加评审的专家每年至少轮换三分之一以上。专家评审采取会议评审或网上评审方式,单个项目参与评审的专家不少于3人,并提出明确评审意见。
第八条 项目审定。市科技局依据专家的评审意见,结合年度资金预算,与市财政局会商后提出项目安排建议,经市创新办汇总,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经审定的项目,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行文立项下达,并与项目承担方签订科技项目合同,项目进入实施与管理阶段。
第九条 资助标准 每年资助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80项左右,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资金需求,对各类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为:
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每项15万元-30万元;
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每项10万元-20万元;
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每项5万元-20万元;
产学研合作项目(含国际合作)每项10万元-20万元;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对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计划的项目,按省厅要求给予配套。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条 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经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十一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人员费、会议费和其它相关费用。
第十二条 计划管理费。指科技部门为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或评估、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市科技局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项目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当细化申报项目经费预算。项目经费预算应包括市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以及单位自筹资金。项目立项评审、论证过程中,应按照有关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申报项目经费预算总量、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政策相符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核。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科技资金使用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资金规范和合理使用。
第十四条 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由财政部门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时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不得擅自更改合同规定的研究方向,调整试验示范内容。如确需调整,项目单位需向市科技局职能处室提交项目变更报告,对擅自调整的,市科技局可采取警告、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合同等措施,对被取消合同的项目,由市财政局追回已下达的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下列情况之一需提交变更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有内容调整的需提交新的实施方案。经市科技局职能处室核实并同意后,新的方案方可执行。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规定执行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并对项目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后,向市科技局职能处室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第十八条 验收组织形式。项目完成时,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职能处室组织验收,对单项财政扶持资金1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采取结题报告方式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市科技局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市科技局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市科技局将对有关单位或负责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项目单位三年内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第二十条 验收考评意见。验收考评是指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的考核和评价。主要考评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可持续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项目是否通过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书面意见并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成果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扬州市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资金资助”字样。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扬州市“三新”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三新”产业发展步伐,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扬府发〔2009〕80号)和《关于印发〈扬州市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扬府发〔2007〕18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扬州市“三新”产业专项奖励资金2009年1500万元,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以后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第三条 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市区”(含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的“三新”产业项目、LED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三新”产业技术标准制定。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分工
“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项目审查、资金计划审批等工作。
“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下达以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综合统计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资金预算管理,参与项目评审、下达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审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效等。

第二章 奖励扶持的内容、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对LED产业进行奖励扶持。
(一)LED产品的应用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的法人实体采购我市企业生产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于我市办公楼、商住楼、住宅小区、道路、广场和风景区等建设项目;
(2)单项工程采购的半导体照明产品总价达到10万元(含)以上,采购产品应进行招投标;
(3)采购的半导体照明产品技术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奖励补助标准
原则上按中标产品采购价格的20%进行补贴,单项最高可达100万元,对已享受市财政专项补贴或奖励的项目不重复补贴。
3、申报材料
(1)项目业主单位的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项目业主单位与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签订的中标协议、购物发票、产品明细表;
(3)生产企业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标准说明书;
(4)产品制造商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5)项目建设方案文本及项目安装竣工后的实景照片;
(6)项目竣工验收(总结)材料。
(二)LED市政照明节能公司培育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设立的节能公司;
(2)公司专业从事LED市政照明建设工程;
(3)公司在不增加政府投资的情况下实施“十城万盏”应用工程。
2、奖励补助标准
(1)对经政府批准设立、实施“十城万盏”应用工程的公司给予适当补助;
(2)对节能公司银行贷款给予适当贴息扶持。
3、申报材料
(1)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2)经批准的LED市政照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任务书;
(3)项目建设方案文本;
(4)银行贷款合同。
(三)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制定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
(2)主持或参与半导体照明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制订并获得颁布实施。
2、奖励补助标准
(1)对主持制订半导体照明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并获颁布实施的,每项标准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
(2)对参与制订半导体照明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并获颁布实施的,视参与程度每项标准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5万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国家标准机构的委托书或其它能证明申报单位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的材料(复印件)。
(2)已获颁布实施的产品技术标准(复印件),申报时需提供原件备查。
第六条 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奖励扶持。
(一)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应用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的法人实体采购我市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于我市办公楼、商住楼、住宅小区、道路、广场和风景区等建设项目;
(2)单项工程采购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总价达到10万元(含)以上,采购产品应进行招投标;
(3)采购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技术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奖励补助标准
原则上按中标产品采购价格的20%进行补贴,单项最高可达100万元,对已享受市财政专项补贴或奖励的项目不重复补贴。
3、申报材料
(1)项目业主单位的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项目业主单位与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签订的中标协议、购物发票、产品明细表;
(3)生产企业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标准说明书;
(4)产品制造商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5)项目建设方案文本及项目安装竣工后的实景照片;
(6)项目竣工验收(总结)材料。
(二)太阳能光伏技术标准制定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
(2)主持或参与太阳能光伏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制订并获得颁布实施。
2、奖励补助标准
(1)对主持制订太阳能光伏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并获颁布实施的,每项标准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
(2)对参与制订太阳能光伏产品国家技术标准并获颁布实施的,视参与程度每项标准一次性给予不超过15万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国家标准机构的委托书或其它能证明申报单位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的材料(复印件)。
(2)已获颁布实施的产品技术标准(复印件),申报时需提供原件备查。
第七条 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碳纤维技术升级和产业化项目
第八条 对其它符合《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奖励条件的“三新”产业项目进行奖励扶持。
1、奖励补助的范围和条件
(1)市区范围内与LED和太阳能光伏以及碳纤维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园区和创新人才;
(2)符合《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关于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升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等专项奖励条件。
2、奖励补助标准
(1)在原专项奖励标准基础上再给予最高可达30%的奖励补助;
(2)原专项已提高奖励标准的不再重复奖励。
3、申报材料
(1)根据开发园区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升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等专项申报要求应提供的申报材料。
(2)项目获相应专项奖励扶持的批文(复印件)。

第三章 申请办理程序

第九条 项目申请程序
专项资金采取集中申报受理方式,申报受理时间为每年12月,具体程序如下:
(一)每年11月初,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扬州市发改委网站发布申报通知。
(二)项目实施单位于11月底前,将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地的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发改委。
(三)各地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发改委汇总初审后,于12月10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连同汇总审查结果统一报送至扬州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
第十条 项目的审核确定程序
(一)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地申报材料,会同市财政部门研究确定拟奖励扶持的项目,并提出奖励资金安排方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二)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拟奖励扶持项目通过适当媒介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公示期内有异议的项目将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最终确定的奖励扶持项目计划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资金拨付程序
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市政府批准方案,将项目计划及奖励资金下达至各地发改委和财政部门。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二条 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对奖励扶持项目资金加强监管,确保奖励资金足额到位。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不得用于项目建设以外的其它支出,项目实施单位要设立专门台账,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定期向“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 对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或违反规定进行违规支出、截留、转移和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予以严肃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收回违规支出,同时取消该项目单位三年内申请奖励资金的资格;情节严重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项目法人及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扬州市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扬州市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
购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为鼓励企业加快LED产业上游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迅速做大做强我市LED产业,推进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试点城市建设,我市将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企业购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LED外延片生产用MOCVD设备,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为规范补助资金的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补助条件
企业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投资主体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掌握LED外延片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投产后生产经营和纳税关系在扬州市区。
(三)所购置的MOCVD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蓝绿光MOCVD31片机及以上,红黄光MOCVD 38片机及以上),数量不低于5台。
二、补助标准
市、区两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蓝绿光MOCVD 补贴资金可达1000万元/台,红黄光MOCVD补贴资金可达800万元/台(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三、资金申请与下达
(一)企业确定设备采购方案后先到县(市、区)科技局进行初审,再到市科技局备案。
(二)企业在设备购置合同生效后,交纳首付款,并开具不可撤销信用证后,正式向市科技局提出补助申请。
(三)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审核,考查生产现场。
(四)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报请市政府领导批准后,予以立项并下达资金补助计划。
(五)补助资金分三次拨付:设备到厂后拨付40%,设备正常投产后拨付30%,批量生产并实现销售后再拨付30%。市财政局根据市科技局的审核意见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及时拨付市补助资金。
四、申报材料
企业申请补助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企业购置MOCVD补助资金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企业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加盖企业公章的设备购置正式合同、预付款凭证、不可撤销信用证等材料复印件;
(五)区政府或市开发区管委会出具的补助资金配套承诺函。
以上材料一式四份,《企业购置MOCVD补助资金申请表》需同时报送电子版(yzskjjzzw@163.com)。
五、监督与管理
(一)立项后,由市科技局、财政局与有关企业签订合同,并根据合同对补助资金及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
(二)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事项,企业需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科技局。
(三)在设备折旧期内,若企业迁离我市,或将设备转让给第三方,我市将拥有设备净值的全部产权。
(四)企业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拨付的补助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六、附则
(一)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暂定为二年。
附:《企业购置MOCVD补助资金申请表》



附:
企业购置MOCVD补助资金申请表
金额单位:万元






况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 企业类型
注册地址 注册资金 实缴资本
企业所在地 法定代表人 职工总数
纳税所在地 企业主营业务
经济指标
时间 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 销售收入 纳税金额 净利润
上年度
本年度(1- 月)
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水平和地位、主要业绩及取得有关认证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情况
设备
购置
情况 MOCVD供应商
MOCVD型号
购置MOCVD台数
资金
申请 申请补助金额
地方政府配套承诺意见


年 月 日
资金

审批 县(市、区)科技局、财政局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市科技局、财政局审查意见


年 月 日
市 领 导
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扬州市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
引进奖励实施细则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